赵东元院士作客百川汇海大师讲坛

发布者:邓叶芬发布时间:2024-04-12浏览次数:23

4月9日,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浩清教授、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莅临现场,以《育创新沃土, 笃科学思辨,探真理之妙——功能介孔材料创新与拔尖人才培养》为题,开讲百川汇海大师讲坛,校党委书记王宏舟主持报告会。

赵东元院士在报告中讲述了他从初中时便与化学结缘,以及不断求索勇攀学术高峰的经历。“课比天大”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赵东元院士始终坚持为本科生上化学课,一周两次课,20多年来,他几乎从未间断,即使前一天还在外地开会,也一定连夜飞回来。他教育学生要从读、想、做、讲、写五个方面着手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努力提升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内化,包括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好的科研工作者。赵东元院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现场学生深受感触,2021级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李妍激动地说,非常感谢赵院士为同学们带来的这场思想盛宴,通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经历了心灵的洗礼,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更是让我明确了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

赵东元院士在报告中用伽利略纠正亚里士多德的例子讲述了科学思辨探真理过程,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如何开展研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形成新思路,如何进行演绎提升。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物质科学,首先需要精确的科学实验,不断总结实验规律;其次是把实验规律提升到演绎阶段,提出假说,定量解释实验规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获得推论或预言;结合实验进行检验或验证,即对推论进行客观、可重复、精确定量的实验检验;然后不断系统提升,修改理论及假说,用实验检验假说和理论,再到建立系统科学理论;最后就是真正实现科学的发展,不断预见假说,推动理论的发展。他提醒现场学生,大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知识的方法,并要求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专业领域的无人区。他还鼓励青年学子们刚踏入科研之门,会经历从不懂到懂,这个过程很艰苦,但是一旦从中发掘出乐趣,就会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1998年,赵东元院士放弃了优渥的条件从海外归来,选择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谈到回国后面对的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他没有任何抱怨,他说,这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是自己的祖国,还会抱怨自己家里穷吗。于是,他利用三万元的启动经费,带领着学生白手起家,自己搭建实验室,几乎每周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八十个小时、连续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为了攻克创造有机的高分子材料这一难题,赵东元组建科研团队苦战多年,最终创造出有机的高分子材料。他鼓励同学们要有敢于争先的意志、不断上进的决心,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奋勇争先,努力起到带头作用。他这次科研突破也是他们第一次创造了有机介入的概念,更是在有机-无机自组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的新方法。至今已经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跟踪研究,利用相似的方法研究介孔高分子、碳材料等,发表论文数万多篇。国际学术界评价这项研究的贡献为“先驱”“里程碑”“突破”“重要进展”等。赵东元院士还鼓励同学们立志成才,把成才梦融于中国梦,在实践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奋发作为。

赵东元院士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发人深省。2022级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张子阳感慨道,赵院士放弃了优渥的条件从海外归来 ,以卓越的工作为祖国在介孔材料学界赢得一席之地,彰显了他的拳拳报国赤心,堪称科技报国的时代楷模。

(供稿: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