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更名、临港办学15周年暨建校111周年系列报道(6):海纳百川聚英才,乘风破浪创一流

发布者:刘绵琦发布时间:2023-10-25浏览次数:60

2008年10月,上海海洋大学首次在临港校区举行开学典礼,迈向学校发展的新征程。15年弹指一挥间。开学典礼上校长潘迎捷提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引领海大新一轮发展”目标,当年的“施工图”已逐渐落实为今天的“实景画”。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力量稳步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任务的一流学科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精准引进和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汇聚水产、海洋、食品、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学术大师,初步形成一支支撑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卓越师资队伍,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任务,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培训、正面宣传、仪式教育,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培训常态化,激励广大教师牢记教书育人使命,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工作。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先进集体,涌现了一批模范人物,产出了一批优秀成果。2018年我校“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海洋科学学院陈新军教授获2019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海洋生态学院高春梅教授“神仙导师”用43天129顿饭让“倒霉学生”收获幸福和未来的事迹被光明网、新华网等各大官方媒体争相报道。

上海海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

上海海洋大学“镜湖之畔”师德沙龙

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始终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发力的系统性工程。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教师思政工作的统筹协同和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党组织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成立校院两级师德建设委员会,构建立体化制度体系,出台《上海海洋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上海海洋大学关于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设置和运行机制的实施办法》《师德失范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育德能力为目标,全面落实规矩立德、典型树德和培养育德,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工作稳步前行。

强化政治引领。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明要求、强培训、树典范,引导广大教师培根铸魂,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根基。定期编印《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内容涉及形势政策、教师发展、师德典范、警示教育、交流园地等栏目。学习参考内容紧跟时事热点和重要节点,如每年九月师德活动月,编印针对教师节表彰和师德活动月的专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

强化教育培训。坚持久久为功,常态化推进师德教育培训。着力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学,推进构建全链条的师德教育体系,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在每年9月组织的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培训班上,开设思政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明确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目前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培训已经组织20期。2023年暑假组织全校教工完成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培训,1375位教师参加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

强化正面宣传。注重强师惠师,营造尊师重教风尚。开展入职宣誓、教师荣休、师德承诺等仪式教育等;通过加强师德师风仪式教育,激励广大教师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以师德沙龙为抓手和平台,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严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落地。

实施引育并举,构筑一流人才高地

汇聚优秀人才是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持续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加强引育并举,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深化实施《上海海洋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上海海洋大学青年人才揽蓄计划》《上海海洋大学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等,构建学校人才选聘、培养新机制。成立校学术委员会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搭建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策划重大项目、参与学校学术事务管理的平台。师资队伍规模快速增长,以学科建设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有新的突破,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近5年学校引进专任教师13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9.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占57.3%,学缘结构明显改善。5年来学校新增16名国家级人才、87名省部级人才。各类人才项目人数稳居市属高校前列。学校承接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科研经费居市属高校前列。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

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冯东教授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胡鹏教授学术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

落实教育综改,推进人事制度综改

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度挖掘人才资源潜力,稳步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

学校进一步完善《上海海洋大学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办法》,统筹推进专任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实行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全员聘用制度。全面推进分类管理,根据学科与岗位特点,创新有利于有组织教学与科研开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和聘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任务+绩效”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优化人事薪酬体系。

推动分类评价,优化岗位设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启动新一轮岗位晋升聘任,修订专技职务晋升聘任文件,坚持分类评价,特别是对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以及在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技职务。此项新举措聚焦“因出彩而破格”,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创新人才引育模式,探索国际多元师资配置制度,构建多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优化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积极性。构建以团队带头人为领军、以杰出人才为骨干、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的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着力打造水产种质资源挖掘和良种创制、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世界一流高水平创新团队。

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深化工程。构建学科布局下的“方向-人才(团队)-平台-项目”新机制。制定学校、学院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创新分配方案设计,实现稳定一批、培养一批和引进一批人才的团队建设目标。实施揽蓄工程,搭建“1+3+X”新进教职工培训体系。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方家松教授获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系统深化分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境外访学进修制度,推进实验技术、管理等支撑队伍建设。

优化薪酬机制,提升教职工幸福感

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坚持质量为先,梳理高水平地方大学一期建设等项目的投入产出,根据投入产出绩效调整拨款方案。发挥薪酬制度“指挥棒”作用,设立基础指标、发展性指标和竞争性指标,统筹学校、部门和个人的关系,探索学校拨款为主、学院自筹配套的拨款模式,校院形成合力,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分配导向。为落实有关要求,并保持历史延续和政策平稳,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奖励拨款核算办法,强化“人才培养”在拨款分配中的核心导向。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落实新时期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思想,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和积极成效,改变传统的绩效分配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通过拨款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创新实践。强化以业绩和贡献为核心的科研任务分配导向。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落实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分类评价等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积极构建激发办学活力的薪酬体系,加快推进“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科学分配、公开公正”体制机制建设,落实“破五唯”要求,稳步提高薪酬总体水平,不断增强教职工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一项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伟大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回望临港办学15年来学校的飞速发展,海纳百川的用人导向,不拘一格的纳才举措,成就了今日海大菁华满园、人才荟萃的盛景。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征程,学校将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奋力谱写“双一流”建设征程中人事工作新篇章。

(供稿:教师工作部、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