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更名、临港办学15周年暨建校111周年系列报道(8):根植临港,学会成长

发布者:刘绵琦发布时间:2023-10-30浏览次数:47

许时良,201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现就职于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任集团党建工作部(监察审计部)总经理助理、集团团委书记。

不平常的2008年

他是学校搬迁至临港、学校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他记得很清楚经过了愉快而漫长的4个月暑假,他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于10月14日走进了大学校园,映入眼帘的“勤朴忠实”四个大字校训,成为他今后学习工作的准则。作为一名来自“5·12”大地震陕西重灾区的新生,刚一入校就在学生辅导员的帮助下第一时间找到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实习岗位,这也让他对这个离家1800公里外的学校产生了特殊的温暖感情。入学后,他对环境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志愿活动,先后参与了东海海洋生态修复志愿活动和2010年进博会志愿活动等,也参与组织学校环保社很多活动,也从那时起“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始深深影响着他。

又一次重逢的2014年

他毕业那年临港人还很少,交通十分不方便,通勤市区只有“龙港快线”,一心毕业后想留在繁华市区工作的他在离校时心里暗想“这里再也不来了,龙港快线再也不见了”。

在市区顺利工作两年,本以为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2014年发生了变化,他机缘巧合又一次来到临港,这次来是为了工作,时间也巧,报道是5月4日青年节那天,这冥冥之中可能与他日后参与从事青年工作产生了缘分。令他惊喜的是,这次来临港是真的“龙港快线,再也不见了”,地铁16号线在他毕业半年后的2012年底通车了,这一次与第一次来心态有了新变化,往日熟悉的同学朋友全都不见了踪影,共享区熟悉的饭店除了老板很难再见到熟悉的面孔,大街小巷也人烟稀少,城市有些萧条,面对偌大冷清的滴水湖,他感觉很陌生,很孤单。他经常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他又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常自我鼓励,“我们老陕都是楞娃,再坚持一下”。工作上他踏实上进,始终发扬着“勤朴忠实”的工作作风,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入职半年被选为公司团支部书记,2015年因工作出色还收到新区有关部门的表扬信,2016年他获评浦东新区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他的努力付出收获了工作上的认可,但他总是觉得距离“最高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面对历史机遇,海大伴我共成长

2019年,临港新片区成立,2021年,浦东建设“引领区”意见出台,2022年学校入选“双一流”高校名单,他说很有幸参与并见证这些重要时刻,更庆幸自己选择扎根这片发展的热土。

15年弹指一挥间,他从临港客变为真正的临港人,期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环境管理到文旅发展、招商服务、办公室、共青团工作、党建工作等,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不以一得而喜形于色,不以一失而悲观消极,始终谨记“勤朴忠实”校训,为人处世襟怀坦白,乐于处无为之事。2023年是浦东引领区建设关键之年,是临港新片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是海洋大学搬迁临港办学第15年,也是集团“转型发展年”。站在新起点,他说:“我们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创新发展第一线,发展空间无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团干部必须抓住抓稳这些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充分展现青年人的青春风采和担当作为。工作后,他虽然去学校的机会不算很多,但他心里总是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重要动态也十分清楚,他十分惦记学校很多老师,在那梦想形成的地方,老师们是他一生的灯塔。作为一名海大人,他说:“我很自豪”。

他希望同学们“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多积尺寸之功,方能行稳致远、堪当大任。也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在海洋大学学习机会,加强社会历练,抓住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高速发展机遇,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