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新贤,上海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文艺系副教授,MPA硕士生导师。从教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重视科研反哺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出版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主编教程获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优秀教材奖,教学成果斐然,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上海市二等奖,其中2022年所获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是我校美育工作的历史突破。作为教学任务繁重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已主持完成上海哲社等7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刊和《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三等奖等荣誉。所著海洋文化专著获得上海市政府机关报好评,多次为学校、学院取得教学竞赛、教学成果的历史性突破。除了学校的工作,滕新贤还承担着上海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的普通话测试评判工作。先后获得上海市语言文字测试中心“推普”研究三等奖,以及“测试能手”“10年贡献奖”等荣誉。
创新育人理念,教学科研成果斐然
滕新贤2001年来校任教,现在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文艺系任教,从教30年来,她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务实求真,公平公正为原则,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先后承担“公务文书写作”“国际交往与礼仪”等14门我校人文类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教学工作;同时承担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中的普通话培训、汉字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工作。
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每年都会完成不少于350学时的本科生教学工作,目前累计为近万名本科生同学授课,教学成果丰富,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实现我校美育教学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她谨记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教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是我校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上海市普通话测试员,也是校上海市汉字应用能力辅导员之一。不仅取得了校汉字应用测试能力的历史最高分,而且在2010年的上海市汉字应用能力教学培训“三项赛”中,成为全市唯一在全部赛事中获奖的教师,为校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2年,滕新贤又在教育部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中获得上海市二等奖。
滕新贤认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周密的教学整体方案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她钻研教学理论,多次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并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将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获得了校、市教学主管单位的肯定。目前文法学院历史上的三次教学成果奖均由滕新贤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所有申报工作并获奖。其中2022年的“海洋特色通识美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实现了我校美育教学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
在从事教学的同时,滕新贤对科研工作也从不懈怠。在海洋文化研究、江南文化研究方面均有所建树。她所著《沧海钩陈——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为全面、完整的概要介绍,基本体现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脉络与不同时期的海洋文学风貌,被誉为“第一部全面的中国古代海洋文学通史性作品”,受到上海市政府机关报好评。新著《江南海洋文化》则从江南城市文化发展历史出发,论证了海洋文化对于江南文化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海洋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条重要根脉,对于江南社会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热心奉献爱心,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滕新贤早在1995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尽管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很多师生眼里,她“比党员还像党员”。不仅积极主动地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员,而且在每次学校、社会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我校筹备创办国际交流学院的时候,由于当时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对教师资历把控非常严格,我校没有汉办持证教师,无法达到师资要求。滕新贤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对外汉语专业,取得了我校第一张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为我校创办国际交流学院做出突出贡献。此外,还多次扮演“教学培训消防员”,承担无人愿意接手的课程和某些无报酬的培训工作。
热心为心理上有问题、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挽救过多名因心理问题轻生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为多名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介绍家教、实习等岗位。鼓励他们热爱生活,自强自立。尽管滕新贤看起来比较瘦弱,而且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生活极为俭朴,但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个人捐款、做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到四川、河南、湖北、吉林等地的救灾、抗疫活动中,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2022年上海因疫情封控时,她正逢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发作期,但看到小区不少志愿者在小区出现病例后纷纷退出,小区防疫秩序混乱时,她不顾病情,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