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大思政课”(1): 研有所成出佳绩 科研育人不断线

发布者:蔡霞发布时间:2022-06-02浏览次数:14

【编者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兄弟省区市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全市上下经过连续奋战,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上海海洋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决策部署,从紧从细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充分用好抗疫这堂“大思政课”优势,深化“三全育人”工作,以“科研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就业育人”等海大特色育人为抓手,在疫情防控中升华育人主题,在润物无声中开展立德树人,在从准封闭到最后胜利,写就新时代育人新篇章。

突如其来的疫情会阻碍学校科教工作吗?面对疫情,海大的科研人员纷纷化身多重身份,校园里奔波,他们是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的志愿者;直播间授业,他们是笃志研学、步履不停地科学家;社区服务中,他们更是同舟共济、不负韶华的海大人。“勤朴忠实”就是上海海洋大学广大科研人员面对“疫情”大考的回应!

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李晨虹得知学校要准封闭管理时,特意和爱人进校“被封”。用他的话来说:“我放不下那群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放心,他们也更安心。”李晨虹口中的“那群孩子”,除了多名在实验室开展创新项目的本科生以外,还有十多个研究生。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就有5个硕士生、2个博士生。他们的科研项目到了关键阶段,相对其他学生压力更大,但李晨虹的到来让他们有了定心丸。“李老师和我们面对面讨论问题,手把手指导,这样效率高了许多。而且,无论是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都可以随时在办公室找到他。”2019级学生王力说。

疫情期间,李晨虹指导学生做实验

工程学院邢博闻是驻守校内16小区的一位专任教师,是16小区的层长负责两个楼层的学生日常,同时也是16小区的核酸采样志愿者。与其他科研团队不同,他的科研即包括成果转化政策分析、冷链物流产业规划等社科领域的上海市及地方职能部门委托课题,又在自然科学领域承担海洋机器人、水生态监测技术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开发项目。因此团队的科研任务较为繁琐,疫情发生后由于研发材料邮递困难、外出交流计划搁置等因素的制约,科研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邢博闻团队与项目委托单位积极对接,在做好学生服务的同时,选择先用线上资源、标准数据库、规范模型集进行相关理论与算法研究,后期针对项目对象特点验证有效性的先算后验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科研任务顺利达成。疫情防控之下,团队研究生们依然保持着专注的科研精神,自3月以来团队陆续完成了6篇学术论文的投稿与修稿,申请发明专利1件、授权发明专利3件。

“大白”邢博闻仍没有落下科研

栾奎峰是海洋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也是早期下沉社区的志愿者。为协助宜浩佳园366弄小区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栾奎峰和宜浩佳园二居委沟通后,在学校的支持下,利用无人机机动灵活、速度快、覆盖面大、受地形影响小、无接触等优势和特点,在小区内开展无人机“视频巡查”,助力社区巡防管控工作,为社区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此外,栾奎峰还使用无人机对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物资发放过程中获取视频和图像资料,助力社区防疫工作宣传。

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学校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并未停歇,科技处会同各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在线学术活动,广大师生与校内外学术大咖在云端畅谈互动、启迪思想,共享云端学术盛宴,每周都有几场网上科学讲座,累计有上万人次参与直播活动,除在校的广大同学外,参与者中不乏业内专家、学术大佬、海大校友及广大科普爱好者,精彩纷呈的“线上知识带货”受到了热烈关注与广泛好评,同学们参与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线上学术沙龙精彩无限

“步履不停、科研不止”。突如其来的疫情致使在校内老师与同学们在物理空间上被互相隔离,但是老师们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不减,同学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不减。广大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在严格遵守学校“静态管理,动态清零”的大方针下做到了“科研不停摆,线上更精彩”,他们用如常却又非比寻常的坚守,让特殊时期的科研工作更有温度,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海大校园内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