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系列报道(44):笃行实干促保障 服务育人守初心

发布者:邓叶芬发布时间:2023-11-21浏览次数:11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这个四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季节,服务育人中心的一批富有特色的育人项目正稳步发展,成果颇丰。服务育人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学校“三全育人”特色品牌建设的号召,联合保障和直属部门下属的9个部门,以保障和服务工作为落脚点,重点培育了后勤的毕业季爱心惠民服务、现教中心“e路同行,成长相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力提升、期刊中心论文写作投稿科技期刊服务等11个特色育人活动。

服务至上,筑梦青年:图书馆勤助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有计划、分步骤构建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充分开展“构建勤工助学育人体系”调查研究。这一期间共召开内部调研及座谈会2次,访谈师生30余人,获取意见建议28条。另联系走访兄弟高校图书馆2次,收到网上调查问卷60份。扎实的调研活动为优化勤助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育人实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图书馆朱峰在新学期开展勤工助学学生培训

同时,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并将其延伸至育人的各个环节。通过健全《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学生在各岗位的服务工作,通过优化调整勤工助学学生及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方式提升日常服务质量,通过健全勤工助学学生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服务的积极主动性。学生通过协助总服务台、书库、阅览室等岗位工作践行“服务至上”理念,培养了严谨客观的求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服务读者的奉献精神,收获了无限的欢乐与回忆。

图书馆郑晓逸指导勤工助学学生图书上架

图书馆勤助育人项目立足青年的发展和进步,引导学生勇担时代职责、构筑青春梦想,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食品学院2020级在读本科生孙黄鑫,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已满5个学期。他坚持“让服务成为习惯,让奉献融入日常”的工作态度,勤助工作表现广受身边师生的认可,因此被推荐成为书库勤助的组长。组长需要协助管理老师完成该小组学生的日常签到、工作量统计、任务分配等,并定期汇报本组学生的工作情况,收集上报组员在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提升勤助工作效率,孙黄鑫积极调动组内的工作氛围,根据组员的性格和需求合理地分配工作,将热情开朗的组员尽量安排在图书馆服务台值班,将严谨负责的同学安排在书库完成统架、理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小组成员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学期中段离职率几乎为零。

“育”见海洋,“创”造未来:档案馆校史、文博育人

讲好海大故事,传承海洋文化。档案馆推进讲解团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校史课程教育,将海大文化与学生通识教育相结合。“品读海大”活动带领新生重温峥嵘校史,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在《博物馆与人类文明》的课堂上,馆员将博物馆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故事娓娓道来,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国际沟通能力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力。与校史课程同步,推出了“时代发展中的博物馆定义与功能”“艺术博物馆赏析”“大学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实例”“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与海洋文明”“中国航海博物馆特展云参观”等11场次的线上、线下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拓宽其博物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与人类文明》课程授课实况

同时,档案馆的校史育人项目配合丰富多彩的讲解活动和主题展览,多维立体呈现校史文化魅力。档案馆与爱恩学院共同成立“AIEN青春”校史校情讲解志愿服务队,为校史馆、水生生物馆、“双一流”建设成果展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档案馆积极践行开放办学理念,通过开展博物馆对外开放活动,策划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海洋日、上海科技节等系列活动,组织“蔚蓝生境——中国海洋文化展”、上海市临港新片区鸟类掠影展、“上海城市中心变迁与水系变化”社科讲座等科普活动,打开文化传播的“校园围墙”,将高校的空间和功能与城市的发展空间功能更好地融合起来,让更多的临港市民能够享受到“家门口”高校的功能服务。

学生志愿者为临港的小学生讲解海洋知识

档案馆在社团育人、项目育人成绩斐然。文博志愿服务社团(校史宣讲团)的成员全部来自在校学生,他们热爱文博事业,在博物馆日常开放及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海洋日等系列活动中承担讲解任务,从历史中获取知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档案馆为社团提供业务指导和培训,选送志愿者参加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培训,开展年度文博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表彰。姜波任、范欣怡分别参加2021、202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均获二等奖。头脑奥林匹克社团(校OM社团)以培养“精诚合作、勇于挑战、集思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为目标,2017年以来,获得世界赛银奖3次,金奖1次。项目育人方面,档案馆策划了《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海洋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完成《向海而思》宣传片的拍摄,并组队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8个部门共同主办的“与科学对话 与舰船同行”科学家精神思政课直播。档案馆的“‘育’ 见海洋,‘创’造未来”学风涵养工作室自2020年起连续4年获批中国科协学风传承行动项目,2021、2022年均获“风启学林”年度活跃组织称号。“海洋家国情怀文博育人项目”获得上海市2022年校园文明文化特色品牌扶持计划资助。

远洋探秘,知行合一:“淞航号”船舶育人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必然要建设一批一流的实验室,这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船舶管理中心“淞航”号作为上海海洋大学移动的实验室,同时也是全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是集远洋渔业资源调查、物理海洋、海洋科学以及海洋底质调查等于一身的综合性海洋调查科考船。“淞航”号在2023年6月至9月再次踏上远洋渔业科考之旅,完成“2023年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项目”的科考工作。

“淞航号”团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在近期航次中,参加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的26名学生多为硕士研究生,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跟船调查的经历。航行途中,实验员和船员就船舶安全、航行驾驶、科考设备操作等悉心指导,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科考船的作业调查性质,实现海洋科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出海学生在“淞航号”这座移动的实验室中学习到航海驾驶和渔业生产实操,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践中。同时,船员对出海学生在生活中给予诸多贴心照顾,他们虽身处离家千万里的海上,仍有心安之处即为家的归属感。

“移动实验室”中的主题党课

船舶管理中心在育人过程中注重思想文化建设。“淞航”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我,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践行在每次工作任务中,把“勤朴忠实”的校训履行在航行生活中。“淞航号”党员们树立“党建做好了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服务指导好参与每个航次调查的师生队伍,鼓励随船人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研究背景共同参与党课的学习讨论。在艰苦的出海条件下,以“淞航”号图书角为着力点,在船上定期组织师生和船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术小讲坛”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师生日常文化生活。

和风细雨促保障,润物无声育新人。新时代青年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对革命历史的坚定,来自于对思想理论的坚定,来自于对时代需求的坚定。新征程上,保障和直属部门将继续夯实服务育人中心建设,以服务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在学校“三全育人”特色品牌建设宣传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在回应青年需求上下功夫,在创新品牌活动上下功夫,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

(供稿:保障和直属部门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