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精准施策 彰显特色 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

发布者:蔡霞发布时间:2022-10-15浏览次数:11

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强化全面协同、弘扬办学传统、彰显海洋特色,奏响“三全育人”的“交响乐”,努力培养“既心怀国之大者,又践行勤朴忠实的新时代海洋人”。

着力精准施策,构建育人体系

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握学生需求,着力精准施策,项层设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指标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以上率下,落实全员育人。党政领导带头,建立校院领导联系一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制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联系一个社团制度,构建二级单位育人工作评价体系,压实校、处、学院、系四级育人责任,形成全员育人网络。

全线贯通,落实全过程育人。制定实施方案、十个“专项行动计划”和“十大育人”工作体系,挂牌成立17个专题育人中心。基于“五育并举”理念开展学生评价改革,形成“只要有过程就能得到认可、只要有成绩就能获得评价”的综合评价导向,依托信息化系统全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资源保障,落实全方位育人。聚焦“开门办思政”,推进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德育心理一体化建设,与上海科技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签约建设“三全育人”校外基地。结合学科特色,突出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细则,在校外多地建立特色劳动教育基地。 

厚植蓝色信念,彰显海洋特色

深挖百年办学中蕴藏的育人元素,秉承“渔界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厚植蓝色信念。

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开展“海韵讲座”“蟹文化节”“食品节”等活动,形成百年校史教育“品读海大”品牌活动。制作并巡演《朱元鼎》等校园大师剧,出版《渔权即海权——国际履约谈判》等近10本校本育人教材和《“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在校园网、“学习强国号”等推出系列报道195篇,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优化课程育人功能。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增设“四史”选择性必修课,在一年级学生中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带头完整讲授。重点建设158门课程思政课程,开发4门《大国海洋》系列课程,出版国内首个水产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编写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意见等。

强化实践育人实效。主动对接长江大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展“行走的课堂”。组建社会实践团赴各省市。已连续两年开展入村、入户的“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调研,锤炼了海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

强化全面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涵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统筹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多维立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育人共同体,凸显育人水准。 

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加强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的深度融合。教授悉心带教学生,科创项目孵化富有成效,其中“教授博士服务团”十五年如一日开展科技服务,获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和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借助上海市青少年海洋科学研究院、深渊模拟中心、彩虹鱼科普基地等平台,提升学生海洋意识。建设海洋特色运动育人平台,龙舟队代表中国在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上勇夺1金2银1铜。

优化线上线下供给。高度重视以易班为主要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媒体融通,让正能量“传起来”;课堂内外打通,激发学生“学起来”;系统应用互通,方便学生“用起来”;线上线下联通,网络文化“动起来”。学校易班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称号。 

协同校内校外力量。积极引入校外资源,以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为契机广泛开展育人活动。整合思政专家资源,构建形成校外专家参与学校思政育人的“立交桥”。梳理各类校外育人资源,调动一切育人因素,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育人工作的大思政格局。

学校将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百年传统,切实把“三全育人”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用好育人成效评价指挥棒,继续加大育人力度、增强育人效度,全面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