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峥嵘校史,弘校训精神

发布者:文明在线网发布时间:2018-09-20浏览次数:333

文化是一所大学永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所有文化使命担当的大学方能在时代流转间屹立于疾风骤雨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上海海洋大学秉承“渔权所至,海权所在”的创校使命,百年来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而厚重的校史文化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资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效,依托“品读海大”活动融入思政育人理念,弘扬大学精神,追求大学理想,锻造大学文化。9月13日,工程学院开展2018级新生“品读海大”活动,310名本科生和65名研究生在20名师生志愿者的讲解下,漫步于700米的朝海路,倾听海大故事,感受百年人文底蕴。“品读海大”是对大学文化命脉的传承,是迈向文化自信,进而臻于文化自强的一种文化自觉。

“品读海大”合影

敬创业先贤,承家国情怀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一个有着伟大梦想而又泣血践行的人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所历经风雨而顽强生存的大学是理应让人肃然起敬的。海大五易校址,十一次更名,可谓艰辛。学院党委书记王明华老师指出学校每一次搬迁与更名,都成为见证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彰显着学校始终与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与永恒立场。从清末实业救国代表张謇因清廷积弱,国势衰微,本着实业救国、教育强国的思想,倡办水产学校,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前任校长侯朝海筚路蓝缕,三年不领薪水,为学校复校竭力筹措经费;再到朱元鼎校长因中国鱼类学的研究领域被外国人把持,下定“我们要做中国渔业科学的主人”的决心,毅然放弃研究多年的昆虫学的工作,转而研究鱼类,无不体现海大先贤自强不息,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而这也激励着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同时代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相结合。

吕超、霍海波、陶宁蓉等专任教师志愿者讲解校史

弘校训精神,强使命担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既是大学精神所在也是广大青年追求的思想境界。工程学院院长王世明老师结合专业学习分享自己对校训精神的理解,大学是求真求知的场所,尤其是当下工匠精神要坚持勤勉,戒浮躁,科学研究唯有坚持、勤奋才能有所建树。学院吕超老师在讲解校训——“勤朴忠实”的含义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醒青年大学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大学生。上海海洋大学“勤朴忠实”的校训,都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青年大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品读海大活动,为学生扎下校训精神的根,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在整个品读过程中,师生志愿者和新生都切实感受到校训“勤朴忠实”四字背后海大人追求卓越的求真精神,而这也将激励着他们秉持心中的梦想奋发前行。

新生合影

乘时代东风,做有为青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我校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今年也是我校搬迁临港校区十周年,十年前“上海水产大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揭开了“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的崭新序幕。学院闫大伟老师作为海洋大学毕业生,以个人经历讲述了海大十年来变化,尤其是2008年搬迁临港之际,全校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主体搬迁。昔日的小树苗已经茁长成长,海大新生也更要珍惜时代际遇,历经百年历史锤炼的艰苦奋斗精神,将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精神力量,广大青年要珍惜青春时光,扎实专业知识,肩负责任使命,保持奋斗的姿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18级新生韩怡萱谈及活动感受是说到“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海大纳百川,济济求知人。大海之所以能够润泽万物,就是因为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博大,大学之所以方寸之地群英荟萃,就是源于每一个学子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知。作为海大新生,追求真理永不止步,自己也将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品读海大,是培育海大学子弘扬校训精神的文化课堂,通过重温海大百年发展史,从海大故事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增强每一位师生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海大全体师生能够发扬学校百年精神风骨,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撰稿:刘星安 陈懿斐 摄影:张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