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发布者:文明在线网发布时间:2017-03-23浏览次数:45

在3月22日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成永旭教授领衔完成的“基于全程配合饲料和营养调控的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冬梅教授领衔完成的“风暴潮灾害时空大数据的协同处理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谢晶教授领衔完成的“水产品低温物流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创新”项目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

基于全程配合饲料和营养调控的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营养调控为主线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阐明了饲料营养调控与高品质养殖的理论关系,揭示了河蟹香味物质和滋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补充和完善了河蟹各个养殖阶段的营养需求图谱,全面构建了基于全程饲料下高品质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体系。该项目获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项、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131篇,其中SCI收录39篇。项目成果不仅在长江中下游主养区大面积推广,还拓展应用到我国台湾、贵州和延安等地区,近三年累计推广养殖技术109.7万亩,新增产值22.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风暴潮灾害时空大数据的协同处理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针对风暴潮灾害高质量数值预报方案的编制及优化问题,经十多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了“风暴潮演进信息获取”、“海量多源异构风暴潮灾害数据云存储”、“风暴潮灾害分析模型协同计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风暴潮灾害预见期前信息获取难问题,提高了数据共享与交换能力,使我国风暴潮灾害大数据多粒度协同计算能力居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24篇,EI论文36篇。

“水产品低温物流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创新”项目聚焦于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高损耗及流通所依托的制冷设备的高能耗问题,系统研究了水产品物流过程品质劣变规律,提出新型冰保鲜技术,深入探索鱼类低温无水保活过程的应激反应过程,揭示低温无水保活机制,提出鱼类无水保活工艺及商品化销售的装置。构建冷链装置基于多物理场的流场耦合模型,实现了低温流通中实时监控水产品的品质与安全。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项,累计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其中SCI和EI收录39篇,出版专著2本。

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为265项(人)授奖。其中,22项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30项获技术发明奖,201项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应勇等主要领导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程裕东校长应邀出席奖励大会。